您当前的位置:硅谷科技网资讯正文

吴恩达的去向以及他在百度改变了什么

时间:2017-09-08 21:13:29  阅读:3145+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冯德伦

2017年3月22日,吴恩达辞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和百度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的消息,像一枚炸弹点燃了AI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此刻,人们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无外乎是:吴恩达为什么离开以及他离开后的去向。遗憾的是,在吴恩达的公开信里,我们没有得到两个问题的答案。

吴恩达率领的Baidu Research体系

在吴恩达的公开信发布不久,百度官方的号也推送了一篇名为《Hey, Andrew, 友谊地久天长!》的文章,文章罗列了吴恩达加盟百度之前和之后的种种公开活动,但有意思的是,文章并没有提及Andrew在百度的种种工作建树。

一位前百度参与人工智能业务资深人士的评论很好地总结了上面的信息,他告诉雷锋网 “Andrew来了之后,百度有了比较正式的研究体系,并且对国内和硅谷两地的人才招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百度研究体系开始于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设立,到今天则包含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百度大数据实验室、百度硅谷AI Lab以及百度AR实验室。

大约2013年下半年,由余凯等人牵头,由李彦宏亲任院长,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个年度深度学习的研究大幅提升了百度图片搜索等主要业务,而百度内部技术高层也看好深度学习未来的应用。一位百度IDL的内部人士谈到IDL称,这是一个与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接近的体系,但IDL更侧重将研究产品化。

IDL最初的使命有2个:build power engine and bring in new dimension,即为百度现有的产品线提供强力的技术引擎,并且用技术探索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最初的人事建设和目标确立的同时,百度在2014年年初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人才引入计划:少帅计划。少帅计划提出的条件是,以百度T9或T10的职级,年薪百万以上的待遇,寻找30岁以下,在一个或多个人工智能领域掌握极高知识技术水平的年轻人才。随后,声势浩大的少帅计划先后吸引了顾嘉唯、李沐、李磊等年轻的帅才加入。

而另一条线上,由余凯牵线,李彦宏亲自邀请,吴恩达在2014年5月加入百度,并开始为百度在硅谷大规模的招募人才。随后在2014年7月,百度大数据实验室也宣布成立,这样和IDL和百度硅谷实验室一起,百度的研究体系Baidu Reasearch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直到2017年1月百度AR实验室也宣布成立。

而吴恩达所担任的百度首席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负责统领百度的研究体系。

百度人工智能的成果

吴恩达的公开信中提到: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的团队每年都孵化了一个重要的业务单元,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对话式平台DuerOS。

2013年下半年,由倪凯等人牵头,百度无人车在内部成立了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开始自动驾驶的前期探索,这个项目归属于IDL旗下。IDL随后陆续成立并行开发的项目还有,百度识图、BaiduEye、DuBike等等。

伴随着百度研究院体系人员扩张和逐步推进对主营业务(主要是搜索业务)的改进优化,2014年 - 2015年恰逢智能硬件大热,百度在尝试性地通过代工方式推出小度路由、小度WiFi、百度影棒等几款硬件后,百度内部多个业务部门开始积极投入硬件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其中最为积极激进的莫过于百度移动云,从2014年到2015年,百度移动云内部大约有一支60人的团队主要负责硬件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但如我们今天所知晓的,2014年 - 2015年的智能硬件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大部分智能硬件本身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并且百度内部在硬件开发的投入上犹豫,多个部门齐头并进,但缺乏统筹。一位参与其中的前百度人向雷锋网举了一个例子:百度招聘的大部分优秀技术人员,集中在软件和算法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资深的硬件大牛。

而对于硬件的推广和销售,大部分百度人并无经验。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那时候面对滞销的十几K的某款硬件,当时业务部门内部束手无策。在互联网上,以百度的规模和资源,一个软件产品只要稍作推广,吸引几十万到百万的用户没有什么困难,但几十K的硬件堆在一起,是当时的百度人还未遇到过的情况。

从2015年4月开始,随着外部智能硬件整体行情下滑,从百度内部自上而下,内部与硬件相关的项目被逐个叫停,其中包括百度路由、百度语音音箱、百度影棒以及研究体系IDL旗下的BaiduEye和DuBike等等。略有遗憾的是,到2015年下半年,百度偏向探索的部分硬件项目已经接近量产,但来自高层的信息是明确的。在百度体系内,所有硬件相关的业务,或直接被叫停,或转入相应方向软件应用的探索。

对外,百度新业务的战略中心转向O2O。

但IDL和百度业务部门在硬件上的尝试,为今天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奠定了基础。比如以AR为主要技术的BaiduEye与今年成立的百度AR实验室有一定的关联,而百度首席架构师朱凯华在今年初评价Amazon Echo时也回忆起百度在2014年就已经布局智能音箱研发。

软硬结合的产品商业化前景如何?在百度内部是有分歧的。2015年下半年,由于IDL早期参与了较多的硬件相关项目,这些硬件被叫停后,IDL内部不少人陷入了短暂的迷茫,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少包括高层在内的人才开始出走。

而在硅谷,在吴恩达的主持下,百度硅谷AI实验室相较国内有有更强的研究氛围,换句话说,硅谷的研究距离产品化更远。另一个来自业内资深人士的说法是,百度硅谷的创新成果一直没有得到本部的支持。总之,在百度无人车之外,过去两年里,百度确实很少提及来自硅谷团队的项目。

2016年,百度硅谷自动驾驶团队不少成员出走和创业,一位在硅谷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者告诉雷锋网:这与吴恩达的管理,以及百度内部对自动驾驶商业化战略不明确都有关。

今天百度人工智能最重要的领导者,陆奇

2017年1月,百度宣布陆奇加盟,并且在内部被授予了仅次于李彦宏的最高权限。在陆奇加盟之后,百度在业务上已经公布了3个重要的调整:整体收购渡鸦科技,后者的团队加入百度成为百度智能家居事业部;将度秘升格为度秘事业部;合并自动驾驶事业部和智能汽车事业部为自动驾驶业务群组;这3项业务都直接向陆奇汇报。吴恩达公开信中提到的2项业务都在其中。

在陆奇加盟百度之前,一位微软内部与陆奇有接触的人士告诉雷锋网:陆奇在微软内部非常希望推动中国原创的创新技术。而他在内部推动的最典型的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创新项目莫过于对话式交互平台微软小冰。在2014年下半年,微软小冰早期的产品经理景鲲加盟百度,到了2014年9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首次对外展示了人工智能助手度秘。度秘和微软小冰在架构设计和产品策略上有诸多的不同,但两者希望通过对话构建交互平台的愿景是一致的。陆奇重新接管度秘,可以说是继续追随他在微软所希望达到的愿景。

一位人工智能行业的创业者评价,学术出身的吴恩达善于解决从0到1的问题,而强势的陆奇能将技术从1推到100、10000。

用AI继续改变世界,吴恩达的去向

从斯坦福AI实验室,到Google Brain,到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职业生涯跟他多年共事的前同事有很大关系,这个人也是Google X的创始人,Google无人车的创始人,以及后来Udacity的创始人Sebastian Thrun。

在2008年前后,在斯坦福AI实验室,吴恩达以及他们的学生们进行了最早的将GPU大规模用于深度学习的最早的研究。而3年之后,吴恩达在Sebastian的邀请下加盟Google,随后共同发起了大规模应用GPU构建Google Brain的工程。

2011年的Sebastian Thrun同时已经发起了Google无人车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Sebastian率队参加DARPA。2007年由于GPU、深度学习的发展远远还未像今天一样成熟,所以Sebastian团队最早的无人车是基于高精度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来设计搭建的,在这一架构发展的过程中,Google无人车构建了大量基于规则的算法。

从2011年到2013年,一方面由于自动驾驶遇到的问题过于复杂,Google无人车团队已经构建了非常多针对极端情况的算法,但依然没有找到高度自动驾驶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Google内部对于自动驾驶的持续投入和商业化没有达成一致,Sebastian在这期间从Google离职创立Udacity。

到了2015年,由于深度学习软硬件的发展,Sebastian和吴恩达在斯坦福AI实验室共同的同事以及实验室的学生们认为有机会通过GPU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一套不同于Google无人车早期的相对较低成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事实上,斯坦福AI实验室当时有一个Deep Learning For Self-Driving的项目,这个项目由吴恩达亲自执教。

2015年,斯坦福AI实验室的Brody Huval、William Song、Sameep Tandon等人从学校出来,与另外5个共同创立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Drive.ai的8个联合创始人中,除了斯坦福的师生,还包括Fred Rosenzweig——吴恩达在Coursera的同事,以及Carol Reiley,吴恩达的妻子。吴恩达对于Drive.ai的参与以及支持可见一斑。不少的媒体也在今天的报道中认为Drive.ai是吴恩达此后最可能的去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吴恩达在此后的公开信中提到:

I want all of us to have self-driving cars; conversational computers that we can talk to naturally; and healthcare robots that understand what ails u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reed humanity from much repetitive physical drudgery; I now want AI to free humanity from repetitive mental drudgery, such as driving in traffic. This work cannot be done by any single company — it will be done by the global AI community of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同时,他今天在接受MIT Tech Review的采访中表示:

There are many verticals I’m excited about.


I’m super excited about health care; I’m super excited about education—major industries where AI can play a big role.

吴恩达的理想似乎并不止于用AI解决自动驾驶这个单一的领域,而是希望利用AI来撬动每一个行业。那么在百度之外,什么样的平台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

刚刚我们讲到吴恩达的老朋友Sebastian Thrun又创业了,Udacity现在所做的是跟硅谷的产业巨头合作,Google、AT&T、Facebook、Salesforce等等,把硅谷的经验和技能教授给学员,培养Web开发者、数据分析师、移动开发者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在雷锋网(:雷锋网)看来,这样的触角才能满足一个顶尖的科学家的好奇心。

顺道说一句,Udacity在今年初也获得了加州车管局颁发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意味着他们也在探索和储备自动驾驶汽车所需要的技术。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