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硅谷科技网资讯正文

今日头条又上政府“黑名单”,采集用户隐私行为何时休?

时间:2019-09-19 10:58:49  阅读:289091+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无论是为了构筑竞争壁垒,还是商业利益,通过攫取用户隐私、不断试探法律红线边缘的行为,不仅为社会所不容,也必将承受被用户唾弃的后果。

  近期,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布《移动App违法违规问题及治理举措》,指出APP和SDK存在的六大类问题,包括远程控制、恶意扣费等八大类恶意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而其中,今日头条也赫然在列。

  根据报告文件可以看出,今日头条(版本7.2.2)被披露问题是:APP未按照其隐私声明申请隐私权限,存在涉嫌超范围采集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

  而实际上,今日头条和用户之间的隐私攻防战一直在上演,或者可以说成为一种舆论常态。互联网繁荣当下,如若隐私窃取成为常态,并通过用户隐私滥用牟利,极客变黑客,企业变黑心资本家,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其带来的都是难以愈合的伤害。

  通讯录不算隐私?头条攫取隐私并非个案

  2018年1月,有网友爆料称,老婆去摘草莓,没有在头条上搜索或查看关于草莓的资讯,隔天却收到了和草莓有关的推送文章,评论中不少网友也控诉了类似经历,并纷纷表示:今日头条的隐私信息收集能力让人细思极恐。

  今年6月,用户刘先生以今日头条侵犯用户隐私权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支付精神赔偿金1元的新闻曾引起轩然大波。

  据刘先生向法庭陈述,他于2018年1月注册使用今日头条,使用过程中发现,在并未授权今日头条读取自己手机通讯录的情况下,今日头条竟准确的推荐自己通讯录好友的今日头条账号给自己。

  被用户控诉后,6月20日,今日头条竟然以“通讯录信息并不属于原告的个人隐私信息”为自己辩护,再次刷新网友认知底线。“电话号码在日常民事交往中发挥信息交流作用,不但不应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如此“流氓”言论当即引来舆论讨伐。

  事实上,网友对今日头条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担忧由来已久。电话中说要去眼科医院接朋友,今日头条立马推送近视眼手术广告;早上刚给儿子讲了绘本,之后刷头条时立马出现了绘本广告……

  还有网友发现,今日头条的各种行为与它声明中的隐私政策相违背,经过多人测试后证实,在未授权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今日头条仍然在向用户推送所在地信息。

  同属头条系产品的抖音海外版TikTok,近两年也因涉嫌侵犯隐私问题“出海”不顺。

  今年2月,字节跳动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处以创纪录的570万美元罚款,原因是非法收集13岁以下儿童的个人隐私数据。7月,英国监管部门也因处理年轻用户个人数据问题发起对TikTok的调查。4月更因涉及儿童色情及隐私问题,收到印度金奈高等法院的禁令等等。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数十亿用户的信息数据是个庞大的市场。但是对平台而言,一个小小的不当或者隐私攫取同样会产生剧烈的危害裂变。行业需要严格自律,以保护用户为思维底线,否则,互联网的神话故事也不过浮云。

  隐私窃取和滥用,不能作为企业构筑竞争壁垒的手段

  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系的崛起与算法技术息息相关,然而算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失去了正确的企业价值观的约束,就会凌驾于人之上,侵犯人的隐私红线,变成冷冰冰的伤人工具。

  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技术帮助更快获取用户信息,对企业来说提升效率,更精准的刻画消费者画像,获取更高的商业利益。对普通用户而言,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生活的便利。打开手机App,算法会为我们自动推荐新闻;打开购物网站,算法会为我们自动推荐商品……

  然而大部分商业产品的推荐往往源于用户的历史记录,基本不会对用户带来太大的麻烦。但是相比较其他企业,今日头条对个体行为的关注度显然更高。

  今日头条第一个版本,通过5秒即可建立起个性化、精准的用户模型,每天24小时时刻关注每一个用户,并且量身定制推送,用户点击一条新闻或短视频,算法技术会根据兴趣持续推荐类似内容,以此制造“信息茧房”围困用户,强制占领用户时间,这几乎是头条系产品的基本逻辑。

  然而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事件,显示了头条的算法技术早已逾越了单纯“精准推送”的初衷。

  在2018年8月公布的隐私协议中,今日头条提到,“我们可能会将您的个人信息与我们的关联方共享”“我们可能会与合作伙伴共享您的某些个人信息”。这意味着,今日头条可以将用户数据与它所谓的关联方共享,而无需经过用户同意。

  对今日头条而言,为何宁愿被用户告上法庭,面对舆论口诛笔伐,还是不能停止“窃取隐私”的违规举措?这背后,其实有今日头条构筑自身竞争壁垒和持续发展的诸多原因。

  “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石油。数据不仅是已经成为全新的生产力,是企业竞争中具有极重的资源和战略价值。说白了,当企业在大流量前提下,拥有更多的用户数据情况,可以撬动竞争中的反向倾斜。此外,在平台整体发展和扩张中,数据实际上是场景变现的重要支撑。特别对头条系而言,近年来在搜索、金融、游戏等领域进行布局扩张,实际上都需要数据的支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条系可以通过违规手段,获取用户隐私并利用这些数据,并且滥用牟利。

  对头条而言也确实如此,造假、数据越界、突破底线等小伎俩,并不能支撑平台的长远发展。此外,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针对用户隐私数据保护政策趋严,用户也开始对隐私数据开始坚守。这些数据,已经不再是头条系想用就能用的。

  互联网新的行业逻辑正在产生,对于今日头条而言,或许还是那句老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至于术。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