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尽享家庭欢乐时光的十一长假即将来临,不少父母心头却蒙上一层阴影,原因是孩子又会用大把时间沉迷抖音。
“医生,如果你能让我妈妈每天给我时间玩抖音,我就接受治疗。”杭州市七医院学业压力门诊主治医师徐鸥没想到,眼前这个文静内向的小姑娘,一来就语出惊人。
此前有媒体报道,雯雯(化名)今年上初二,2月份以来一直沉迷抖音,每天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家长尝试了各种劝诫的办法,结果却变本加厉。今年5月,只能带着雯雯找医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才有了这段对话。
未成年人沉迷抖音愈演愈烈
有数据统计:“抖音85%的用户在24岁以下,基本都是95后,甚至00后。”拍摄者中小学生竟然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对抖音的沉迷程度尤为严重。
在企鹅智酷发布的《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抖音上大约 22% 的用户每天使用该应用超过 1 个小时。抖音目前的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值(即 DAU / MAU)已经达到 0.45,这意味着平均每人每月有 13.5 天会打开使用这个应用。而那些沉浸度较高的游戏比值通常在 0.3-0.6。
有媒体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的37名学生中,有21名学生观看抖音小视频,还有几名学生拍摄模仿过。
一名小学生说,自己休息的时候会看看抖音视频,尤其喜欢游戏视频、配音视频,也曾拍摄模仿过这类视频。还有学生表示上学期就下载了抖音小视频,周末、放假会利用空闲时间看一看,有时会看一个多小时。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也经常出现在小视频里,他们在手机屏幕前摆着各种姿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上热搜也比比皆是。
据《现代快报》报道,家住无锡市惠山区的小学生洋洋(化名)因沉迷“抖音”选择偷拿父母手机后离家出走。民警通过路面监控找到洋洋之后,家长告诉警方,原本成绩良好的洋洋由于沉迷“抖音”,被老师反映上课精神萎靡,经常打哈欠。还曾经定了夜里三四点钟的闹钟起床,偷拿父母的手机看“抖音”,一家人因为为洋洋沉迷“抖音”的事情已经争执过多次。如今洋洋虽然被找回,但对于他沉迷“抖音”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依然一筹莫展。
无独有偶,据《湄洲日报》4月24日报道,一少年因为疯狂沉迷“抖音”长达3个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精神也变得稍显异常,经常胡言乱语。在这3个月内,该少年接连摔坏了3部手机,在最后一次与父母发生争吵之后,少年甚至选择离家出走,直到被群众发现并举报,少年才被警察送回到父母身边。
为让你成瘾而设计
不说自制力和分辨力弱的未成年人,即使那些刷抖音成瘾成年用户,也并非完全因为缺乏自制力。
刷抖音上瘾,是出品方用尽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它用一些大大小小的交互细节,可以让你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现“行为上瘾”。行为上瘾跟物质上瘾(比如药物及毒品上瘾等)的生理机制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刺激大脑中的同一个区域出现的结果—— 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它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思考问题。
被称为设计伦理学家的特里斯坦 · 哈里斯(Tristan Harris)认为,人们手机上瘾,问题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为产品设计者的目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
网友评论说,抖音无疑像是一剂全民慢性毒药,每分钟的舒适体验,其实都是在透支着我们自己的未来,音正通过多种方式让人不断沉迷,被人称为继游戏之后的另一种精神鸦片。
未成年人沉迷抖音渐成社会问题
仅仅沉迷新奇内容已经让家长忧心忡忡,而未成年妈妈、制假售假视频、危险动作模仿、盗取车标、吸烟纹身等不良内容在“抖音”甚嚣尘上。带给未成年人不健全心智的冲击和污染却是无法估量的。在三观建立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未成年人需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接受“抖音”洗礼的未成年人一旦盲目跟风模仿不良行为,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轻则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断送大好前途,重则导致青少年犯罪等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有媒体进行过采访调查,认为孩子沉迷抖音严重影响学习的受访家长占到60%以上,受访家长普遍认为抖音会让孩子上瘾。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奇乐说“目前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准入门槛。游戏至少需要实名认证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机制,而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即使不注册也可随时刷新观看,这是对未成年人潜在伤害最大的漏洞。”
随着“抖音”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成年沉迷“抖音”已经由个别不良现象演化为社会问题。
这个国庆节,救救孩子,请远离抖音。